广西南宁桂国会议服务有限公司- 南宁会议公司提供: 会议 酒店 会议室 旅游 考察 越南签证、旅游等业务由广西南宁桂国会议服务有限公司、广西中国国际旅行社提供。具体业务是:南宁会议策划及接待。接待全国各科研机构、机关、学校,各培训中心的学术研讨会、笔会、论文发布会、各类培训学习班等;企业业务洽谈会、订货会、新产品推广会、集团公司董事会、企业年会、奖评会、客户联谊会、行业研讨会等各类型会议;企业奖励旅游、赴越南商务考察及各类型商务考察活动提供优质服务。 中央政策解读专业服务机构,邀请著名经济学家,党建专家,法学专家,文化专家等开展中央政策解读,宏观经济形势分析,干部培训,专题培训,课题研究,投资并购,招商引资,公共关系,十三五规划等服务。
首页 公司简介 广西会议 旅游景点 旅游线路 酒店信息 票务服务 广西出游 旅游新闻 成功案例 会议礼品 联系我们
南宁会议 | 北海会议 | 桂林会议 | 会议酒店 | 会议室预定 | 会议考察线路 | 会场布置 | 会议策划 | 同声传译、速记 | 会议旅游
签证服务
在线咨询
景点指南
支付方式
   旅游新闻 >>  中央新闻采访团看广西:沧桑巨变 无限风光在壮乡
   
中央新闻采访团看广西:沧桑巨变 无限风光在壮乡
 无限风光在壮乡

——中央新闻采访团在广西采访侧记

广西新闻网-广西日报50大庆报道 记者 阳天

  走进广西,放眼风光无限;感受广西,喟叹沧桑巨变;情驻广西,书写豪情辉煌。

 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前夕,由42家媒体50多位记者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来到广西。10月28日至11月20日,24天时间里,记者们风尘仆仆穿行于14个城市,行程6000余公里,一路走、一路看、一路思、一路赞,用笔用心用真诚记录着壮乡的巨大变化,体会着广西的独特魅力。

  走进广西——

  八桂亮点看不尽

  谈起广西的变化和此次采访的收获,《人民日报》记者谢健伟十分认真。他掏出记录得密密麻麻的采访本,仔细道来:经济总量从1958年的24.5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956亿元,年均增长7.9%;财政收入由4.66亿元增加到703.9亿元,年均增长10.8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89元增加到2007年的1.22万元;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0元增加到3224元……“实实在在的数字可以证明,50年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,广西的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,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。”

  “广西的工业有很多值得书写的亮点。”《经济日报》记者童政说:“我认为广西在工业上的发展思路很清晰。一个是自主创新,一个是循环经济,比如说柳工、玉柴,都是很正确的发展路子。”

  《半月谈》记者王新亚说:“南宁、桂林等市依据科技创新的优势发展高新产业;玉林、贵港等市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平台;北钦防等市依据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兴建炼油、林浆纸等大项目;桂中依据比较优势发展装备制造业等项目……广西的工业确实是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布局谋篇。”

  农村的变化怎么样?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?在桂林、在贺州、在百色、在崇左……记者们带着疑问进村入户,挂着笑颜收获惊喜——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、五保村建设成为全国一面旗帜、“农事村办”服务站便农惠农、科技兴农举措成效显著……

  《农民日报》记者邓力说:“我此行关注的焦点就是广西50年来的农村变革。一路走来,可以看到广西农村确实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!”《科技日报》记者江东洲说:“我们一直在做追踪报道,广西科技兴农的成效是持续性的,不仅是过去的亮点,也是现在和未来的亮点。”《光明日报》记者柳霞说:“从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,就可以看出自治区党委、政府惠民、富民的决策,同时也是广西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的见证。”

  “说到亮点,我认为目前广西最大的亮点就是北部湾的开放开发!”新华社记者赵超说,如果去年形容北部湾是风生水起,那么今天北部湾就是千帆竞发!“在广西各地,我们看到大家都在为打造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而积极行动。”

  人民网记者连波说,中国-东盟博览会、北部湾经济区、钦州保税港区……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把广西推到了经济发展的最前沿,广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,抓住了这个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,广西的发展前景一定十分广阔。

  从首府绿城到南国边陲,从工业发展到农村建设,从秀美山川到迷人海湾……惊喜一个接着一个,震撼一个连着一个。记者们深切感受到广西今非昔比,纷纷感叹:八桂亮点看不尽,道不完。

  感受广西——

  团结奋进气象新

  “这次在广西采访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广西各民族的团结繁荣。”《中国民族报》记者钱丽花说,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我们看到了生态新村,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上学有了“免费的午餐”,在防城港我们看到了京族的独弦琴……在广西各地,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!《法制日报》记者黄文浩同样对广西各民族的团结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说:“我们看到了铜鼓文化、歌圩文化,看到了土司衙署、碑碣岩画……在广西,我们不仅看到了壮族的经济社会发展,也看到瑶、苗、侗等其他少数民族全方位的发展。”

  “我最为关注的是广西‘人’的变化。我要挖掘广西人的品质、个性和精神。”中新社记者蒋雪林对于此次广西之行目标明确。他说:“20多天的采访,无论是在大石山区,还是在桂中旱区、在边境村屯,我都被广西人民不等不靠谋发展、愚公移山求进步的精神所感动。”

  作为广东的媒体记者,《南方日报》记者谢庆裕对广西积极打造西江“黄金水道”更为关注。他说:“西江水道横跨两广并直达港澳,不仅是连接两广的水上交通大动脉,也是构筑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体系与建立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的东向出海通道。广西全力打造这条‘水上高速公路’意义重大!”

  《民族画报》记者包杰早在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就到过广西采访。他说:“30周年大庆的时候我来过,广西的东部和北部都跑遍了,那个时候的路特别难走。现在几乎都可以走高速路,方便了,快捷了。我感觉交通的变化在广西是最大的。”

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赵明明与《工人日报》记者宋嘉庚对广西大力扶持革命老区、大石山区和边境地区的做法感到最为欣慰。赵明明说,广西的决策者通过大会战的形式,集中人力物力把更多的关怀投向了更为困难的地区,确实值得赞赏。宋嘉庚说:“看到边境村屯的巨大变化,看着革命老区人民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,我想每一位记者都会感到欣慰。”

  感慨之余,央视国际记者黄耀明用三句话精辟地总结了对广西的印象。他说:“广西是一本书,写满了各族人民的奋斗史;广西是一首歌,唱响了科学发展的主旋律;广西是一幅画,描出了以人为本的新气象。”

  情驻广西——

  一路风尘一路歌

  24天时间,记者们风尘仆仆穿行于14个城市,行程6000余公里,既要了解面上的东西,又要掌握点上的情况,时间之紧,任务之重,可想而知。

  连续多天高强度的采访,不少记者为疾病所困。《中国青年报》记者甘冰感冒发高烧,只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医院打“点滴”,大家都劝她多休息不要去采访了。但到下午采访团出发时,她又准时地出现在车队里。她说:“广西50年的巨变值得颂、值得歌,采访机会难得,我决不放弃!”

  《中国日报》年轻女记者钱雁峰两次只身深入凭祥的浦寨、弄怀边贸区。她说:“从过去的战火硝烟到现在的边境贸易,广西边民的生活改善也验证了时代的变迁。我想通过深度挖掘广西的边贸发展情况,让世界了解中国有那么一个充满活力的少数民族自治区”。

  今年才23岁的中国广播网记者秦杉是采访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位,但每次采访她都冲在最前。她说:“看着广西翻天覆地的变化,感受着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对事业、对生活火一样的激情,自己也很振奋,只想着采访多一些、全一些,让全国人民一起来分享广西50年来的丰硕成果。”

  “走进广西,就走进了我的故乡!”《羊城晚报》记者樊克宁曾在广西媒体工作过。她说:“我一直对广西有着深深的眷恋,每次回到这里,看到城市又变美了,人民更加富裕了,我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。我要用自己的笔真实地记录发展中的广西,让更多人熟悉了解这里!”

  国际电台记者魏郁,以敏锐的新闻洞察力,捕捉着一个个鲜活的新闻事实;《中国报道》杂志记者何流,利用手中的镜头,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定格成永恒;《北京日报》记者孙小杰、《新民晚报》记者鲁雁南,凭着丰富的采访经验,让广大干部群众说出了一句句真心话……

  一路风尘,一路惊喜,一路高歌。记者们纷纷表示,广西的风光不仅体现在美丽的山水上,还体现在人们的笑脸上,体现在城市、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——无限风光在壮乡。

 
上一篇:南宁中山路改造工程启动 传统小吃夜市将传承(
下一篇:广西和美国乔治亚州缔结旅游友好省州关系  
已经有2147人浏览此篇文章. 
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 | 后台管理
南宁会议,南宁会议公司,南宁培训会议,南宁会议酒店,广西会议,越南会议,德天旅游,会议培训,会议公司,巴马旅游,南宁旅游,南宁会议室,南宁培训,越南旅游,北海旅游,桂林旅游

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124号

 免费电话:800 879 8811
桂ICP备2021002601号-2   E-MAIL:qzzzc@sohu.com    MSN:qzzzc@hotmail.com
北海:13877913233  南宁:0771-3836299、13607819076    桂林:0773-2891333、13977379879     
版权所有:广西北海越南商旅会议网、广西国旅、桂林国际社、北海中旅  桂国会议有限责任公司  技术支持:北海三石科技